图为航拍的大明镇城里村,部分村民家屋顶安装了光伏板块。孙康 摄
中新网赤峰12月4日电 题:内蒙古村民“绿色”致富小妙招:出租房顶、借光生金
作者 奥蓝 史子龙 单德志
初冬时节,寒意渐浓。在大明镇,农民们大都结束了一年农忙,生活平静而安逸。与往年不同,这里不少房子的屋顶上都安装了屋顶光伏板块。农民们即使“猫冬”在家,也能多一笔收入。
“以前谁能想到这都能挣钱。现在一年能给我800多块钱呢。不仅我们村民自己额外有一点收入,给国家也能创造点资源。”李景章是大明镇城里村村民,家里住着160平方米的大瓦房。今年7月,他与企业签订了25年的住宅屋顶光伏发电合同,安装了82平方米的屋顶光伏板块。
大明镇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地处北纬约41度,区域光照资源丰富,于2021年9月入选整县(市、区)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,成为国家第一批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。
图为村民在屋顶安装的光伏板块。孙康 摄
宁城县于2023年9月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开工建设,在党政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村委会、工商业、农村居民等房屋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,采用“自发自用、余额上网”方式,规划安装光伏组件约13.9万块,总装机容量76.3兆瓦。目前,当地已完成安装党政机关、学校、医院等单位118个,农村居民347户。12月以来,这种低碳节能的新能源正在陆续实现并网发电。
“村民们相当于把房顶租给了光伏公司,不用出屋就能把钱赚。”赤峰市宁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磊告诉记者。安装光伏户将年均增收600元以上。
“村民屋顶上的光伏板将直接转化为我们企业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。”赤峰市建支管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用电需求量较大的企业,综合部部长李益春告诉记者,他们与当地另一家企业合作,投资4000余万元施工建设屋顶光伏项目,在公司办公楼和生产车间房顶上安装共计11兆瓦的光伏板,预计年发电量2000余万度。“所发电量自发自用,不仅能降低企业能耗强度,缓解电网高峰用电压力,而且增加企业绿电占比,对出口创汇提供了有利条件。”
图为工人正在屋顶安装光伏板块。孙康 摄
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。”徐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整体项目建成后,预计年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,每年节约标煤大概3.3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.7万吨、二氧化硫704吨、烟尘195吨。(完)
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(记者 郭超凯 李京泽)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。
有记者提问:12月3日是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周年的日子。数据显示,两年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420万人次,货物运输2910万吨,“黄金大通道”效应日益凸显。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?
汪文斌:两年来,中老铁路成为推动中老两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引擎,成为造福中老人民的幸福路、发展路、友谊路,成为连接中国和中南半岛国家的“大动脉”。中老铁路货物运输辐射老挝、泰国、越南、缅甸等12个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。开行定点、定时、定线、定车次的中老铁路“澜湄快线”国际货物列车已达400列。“中老铁路+中欧班列”国际运输新模式让老挝、泰国等国家至欧洲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。联通内外、辐射周边、双向互济、安全高效的国际大通道效应日益显现。
我们期待中老铁路作为中国和中南半岛国家推进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“火车头”,继续开足马力,为更多地区国家的发展繁荣注入加速度。(完)